- 孙芳锦;曾倩;刘甜甜;张大明;
基于N-S方程和欧拉-拉格朗日法对NREL 5 MW风机叶片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的气动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不同风速对雨滴轨迹的影响,探究风力机叶片表面在不同风速下的雨滴收集情况和在风雨共同作用下风力机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风速对雨滴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影响十分显著;无论何种风速,风力机收集到的绝大多数雨滴直径范围为1.75~3.75 mm,占有率在85%左右;相较与纯风场,风力机在风雨共同作用下,雨滴的撞击会增强风力机叶片表面的压力。研究结果可为风机的叶片设计和在风电场中的合适布置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14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7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张剑飞;栗明亮;费来明;梁斌;
为了解钢混组合梁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以沁河特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模型,对完整施工阶段进行模拟,分析全过程结构内力,进而确定组合梁受力最不利工况;采用Abaqus软件对组合梁进行局部精细化模型建立,分析钢混界面处剪力钉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边跨(第一跨、第五跨)存在最大正弯矩,在二期铺装阶段完成后第五跨跨中正弯矩达到139 488 kN·m, 2-3跨合龙后,第一跨跨中正弯矩达到117 502 kN·m;应力在梁截面横向分配不均匀,二期铺装阶段剪力钉出现最大剪力43.8 kN,小于容许值50.1 kN,在施工阶段组合梁钢混界面剪力钉受力安全。
2024年03期 v.31;No.141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肖桂元;方玉凯;
在膨胀土中加入不同掺量的机制砂进行物理改良,对土样开展0~5次的干湿循环试验以分析土样的裂隙发育规律,并将干湿循环1、3、5次后的土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及收缩和膨胀试验,探究经过干湿循环后土样的强度衰减和收缩膨胀特性。结果表明:机制砂可有效抑制膨胀土的裂隙发育,在机制砂掺量为10%时抑制效果最好,能较好抑制改良土裂隙集中发育,且在10%掺量下改良土的抗剪强度衰减幅度最小,收缩和膨胀特性方面也表现最佳。本试验验证了机制砂可延缓膨胀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的裂隙发育和抗剪强度衰减,并且能改良土样的收缩膨胀变形特性,改良效果受机制砂掺量影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机制砂掺量应控制在10%以内。
2024年03期 v.31;No.141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7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石旭东;汪金满;柴旭晖;杨强斌;杨效田;
为优化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以轻集料部分替代卵碎石,制备不同种类、不同掺量及不同水灰比的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集料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轻集料所制备的混凝土力学性能相差较大,其中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特性优于浮石及陶粒;煤矸石替代率在30%以下时,煤矸石混凝土力学特性有所提高,而随着替代率的上升,其力学特性有所下降;水灰比增大时,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逐步升高。
2024年03期 v.31;No.14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光友;肖鹏帅;李明珠;李文杰;梁斌;
以新疆乌尉高速公路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依托,对不同跨径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有无管棚超前支护两种工况下隧道模型,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管棚弯矩的分布规律以及两种工况下隧道拱顶沉降、初期支护应力及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处管棚受力较大,支护稳定后受力较小且较为均匀;管棚超前支护工况下累计拱顶沉降左洞为2.83 mm、右洞为6.74 mm,相较无超前支护,左、右洞拱顶沉降分别减少了34.64%和32.26%;布设管棚后衬砌最大主应力降低14.13%,围岩最大塑性应变减少了28.48%。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洞口段开挖能提高围岩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
2024年03期 v.31;No.14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3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康兰方;苗冰阳;马海军;梁斌;张波;
以深圳市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2#顶管侧穿王洋Ⅰ线N14高压铁塔为背景,对浅埋超大直径双圆顶管侧穿高压铁塔桩基预加固方案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管幕支护、“管幕支护+钻孔灌注咬合桩+旋喷桩”、“管幕支护+微型桩+旋喷桩”3种预加固方案,通过MIDAS/GTS建立数值模型,分析3种方案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方案一加固效果不理想;方案二加固效果明显提升,对桩基沉降最为显著,较方案一降低53%;采用方案三,塔基整体沉降、水平、纵向位移及相邻桩基沉降差较方案二分别减少42%、20%、16%及19%,更能有效控制桩基稳定;加固后,塔基最大沉降为5.49 mm,最大水平位移为3.99 mm,最大纵向位移为2.28 mm,相邻塔基最大差异沉降为0.95 mm,基础最大局部倾斜为0.03%,均满足施工控制标准。方案三加固技术能较好地控制铁塔桩基沉降,保证高压铁塔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4年03期 v.31;No.141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8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雷飞;田浩晟;王雪冰;刘大伟;杨宏亮;罗卫东;伍正锟;
为探究高地应力下隧道平导支护结构破坏后的影响范围及对正洞影响程度,以丽香铁路在建玉龙雪山特长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平导正洞不同净距及不同失效程度下,正洞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规律,探明了正洞对不同情况下平导支护失效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平导支护体系完全失效所导致的正洞支护结构受力变化随净距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净距为1.5倍平导跨度时对正洞变形影响程度最大;正洞结构受力变化对平导径向锚杆失效最为敏感。高地应力隧道下平导支护结构失效对正洞影响较大,应对平导进行回填土或加强支护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优化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141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9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贤松;郭洁;王琪;于英霞;
以太行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沁河特大桥钢混组合梁桥段为依托,针对该工程整孔架设且施加二次反提等特点,基于BIM技术建立跨度80 m钢混组合梁桥三维模型,通过可视化模型提取相应工程量并利用WBS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任务分解,编制进度计划,结合挣值分析法确定偏差率并对后续施工阶段提出调整措施,选出最优方案以指导实际施工。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梁段经进度检查后发现滞后工作,若按原计划进行,预计12周完成的工作将延迟至15周;经过缩短吊装工作工期、调整人员设备投入等方案调整后,在第12周赶上计划进度,总工期减少68 d。挣值法与BIM三维建模、施工模拟结合,能够使工程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减少成本,可为进度优化向智慧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141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8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颖;
基于机器视觉的复杂施工场景不安全行为与施工进度检测尚处于研究阶段,以YOLO-v8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复杂施工场景不安全行为与施工进度无监督学习检测模型。通过MaskCut模块对数据集开展自监督学习标注,降低数据集标注工作量;应用DRM与CRM模块逐层分割遮挡特征并进行背景重构;以MaskCut模块自监督标注数据集训练YOLO-v8基础模型对典型施工8种场景中常见15种不安全行为以及施工进度开展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复杂施工场景多种不安全行为表现较高检测性能,平均准确率达到84.63%;所提方法针对多种常见施工不安全行为并且融合遮挡对象解耦与重建具有较高应用潜力,并且对基于机器视觉的施工进度检测研究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2024年03期 v.31;No.141 51-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孙建元;
为更精准快地进行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结合某工程项目,通过分析结算审计中通常存在的问题,从审核流程、核减原因、项目质量等方面对建筑工程结算审核策略进行阐述。该项目的结算审核结果可为同类项目结算审核工作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14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屈晓宇;苏晓峰;吴守霞;
针对传统供热系统控制策略存在精度不高和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模糊自适应PID的控制策略。设计变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通过伸缩因子动态调整控制参数,根据系统状态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论域,从而优化控制效果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利用MATLAB建立仿真模型,与PID和Fuzzy自适应PID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和适应性。
2024年03期 v.31;No.14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孟国亮;林小军;刘海波;
为实现对空间环境等离子体参数的测量,依据某航天任务要求,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朗缪尔探针及其可展机构。该朗缪尔探针主要由传感器、电路盒和可展机构组成,具有锁紧模式和展开模式2种工作状态;可展机构由旋转部分和伸展部分组成,利用扭转弹簧和压缩弹簧进行驱动。为提高机构的尺寸稳定性,制作过程对各个筒体进行了时效和高低温定型处理,球形传感器表面采用金镀层以保证耐蚀性和导电性。通过在地面环境下的测试,验证了朗缪尔探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对可展机构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024年03期 v.31;No.141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林权;陈达权;刘其南;陈丽军;梁珍瑛;苏光富;吕新雨;
注射成型传统水路设计受加工条件限制,导致水路无法贴近产品的几何外形,冷却效果不佳,整体冷却不均以及区域积热等翘曲成型缺陷无法妥善解决。以典型注射U型件为例,通过模流分析比较常规隔板式水路与异型水路对产品注射翘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大的冷却水路管径和较小的水路与产品的间距,翘曲变形倾向则越小,造成U型件翘曲变形主要原因是塑件底部积热问题;异型水路更能促进产品整体均匀冷却,异型水路冷却效率比常规隔板式水路提高了33.6%,冷却时间减少了33.1%,产品翘曲变形量下降了21.4%;冷却方面的工艺参数优化对改善产品翘曲变形量作用有限。
2024年03期 v.31;No.141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李建航;卢永杰;郭锦萍;康志新;
针对在含噪声情况下难以精确地进行齿轮箱故障诊断的问题,将采集到的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根据故障齿轮的啮合频率选取合适的小波包对信号进行重构,得到初步降噪信号;利用CEEMDAN对初步降噪信号进行分解,绘制各IMF分量的相关系数与峰度变化曲线图并选择相关系数较大的分量进行重构;通过奇异值分解对信号进一步降噪,并对最终信号频谱图对比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及类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根据实际需求有效提取到特定频率段内的特征频率谱线,优于直接对信号使用时频分析进行处理的结果。
2024年03期 v.31;No.141 75-7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孙应秋;晏成;林承雄;王晓翠;
借助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了关于摩擦副材料特性对表面接触状态影响的分析。通过构建基于温度变化的灰铸铁制动盘与半金属摩擦片的接触模型,对摩擦界面的热力耦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动盘与摩擦片的高温分布呈现相似性,均为内侧温度整体高于外侧温度,制动盘的温度先上升后下降,摩擦片达到最高值后保持平台分布,制动盘的外侧均呈现最高的位移分布与应力分布。实验结果为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3期 v.31;No.141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5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薇;
针对检修库现有照明系统耗能大、控制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检修库智能照明控制方法。对车辆段智能照明系统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结合智能传感器并根据检修库地沟内人车情况,实现“无人无车”、“无人有车”、“有人无车”和“有人有车”4种工况的智能照明控制策略。此方法结合检修库现场环境,利用电子通讯技术将照明灯具、照明配电箱、传感器等设备整合在一起,可实现便捷高效的照明管理控制。
2024年03期 v.31;No.141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庾晨龙;邵叱风;
针对Vision Transformer(ViT)艺术风格迁移方法存在的局部信息提取能力不足、迁移效率低和风格化结果中出现伪影的问题,提出一种轻量级ViT和对抗生成网络(GAN)相结合的方法LVGAST。该方法利用局部和全局信息的互补提高网络的推理速度与风格化质量,并通过对抗训练增强风格化结果的艺术真实感,并与6种最先进的艺术风格迁移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定性方面,LVGAST的视觉效果更具艺术真实感;在定量方面,LVGAST分别在SSIM、Style loss上达到了0.499、1.452,且推理速度在ViT类方法中达到最快(0.215 s/张)。LVGAST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和ViT网络的优点,提高了风格化效率,同时引入了判别网络,使风格化结果更加真实。
2024年03期 v.31;No.14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崔国飞;武力兵;
针对时变通讯时滞下,具有执行器故障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一致性控制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设计了反馈控制增益矩阵;为降低通信资源的消耗,设计了基于模型的动态事件触发机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容错控制算法在间歇通信的情况下实现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且排除了芝诺行为。
2024年03期 v.31;No.141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念军;张庭;唐树安;
对于一个定义在单位圆周上的拟对称同胚h,已知基于它构造出了一个核函数,并对该核函数在单位圆盘上进行积分。对该积分做了一个估计,对一个定理的必要性给出了一个新的证明方法,建立了该积分与p次可积的渐近仿射同胚更直接的联系。
2024年03期 v.31;No.141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